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专业 >>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 正文

人工智能

2025-06-08  点击:[]


人工智能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及人工智能专业的具体内涵,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适应信息社会与数字技术发展,扎实掌握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应用技术以及发展前沿,熟悉人工智能相关交叉学科知识,具备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系统思维能力、产业视角与国际视野,能够在科研机构、人工智能公司、软件公司、互联网公司、教育与培训机构等单位,从事人工智能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研发、技术应用、项目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工作的“智能+”综合应用型人才。

二、核心课程

脑与认知科学基础、人工智能程序设计、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知识工程、自然语言处理、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

三、专业特色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已经上升为我国国家科技战略。2023年4月辽宁师范大学获批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目前拥有一批学术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高学历、年轻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成果丰硕。本专业面向“智能+”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在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智慧教育等方向形成特色和优势。本专业具有优质的办学条件,以计算机应用技术辽宁省重点学科、辽宁省教育大数据与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大连市智能媒体计算重点实验室、大连市数据科学与媒体工程重点实验室、大连市智能教育感知与计算重点实验室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为支撑,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突出培养学生人工智能专业基础和技能。毕业生在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研发、数据处理、运行维护、技术支持、教育培训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四、各省录取情况


五、高考综合改革省份选考科目要求

 报考本专业所需科目为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学院官网:https://jsj.lnnu.edu.cn/index.htm

微信公众号:微享计信(lnnujxxy)

一、历史沿革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于2023年,其前身为2000年创建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溯源于1987年创办的计算机科学系,至今已走过30余年的发展历程。

二、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教工60人,其中教授7人、助理教授3人、副教授16人、助理副教授2人、讲师16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8人。学院现有辽宁省特聘教授2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本科教学名师1人,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入选者1人,“全球顶尖前10万名科学家”入选者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三层次入选者7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入选者3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入选者1人;辽宁省“高校优秀科技人才支持计划”(第一层次)入选者3人,辽宁省“高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第二层次)入选者1人,大连市首批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入选者1人;大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支持计划入选者7人;辽宁省优秀科研工作者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人,大连市优秀突出贡献专家1人,大连市第四、五批优秀专家2人。

三、学科专业

本科教育设有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四个专业,均属工学学科门类。研究生教育设有教育技术学二级学科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及自设人工智能二级学科硕士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展的第四轮、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均被评为“C+”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连续两年进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30%。2007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获批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08年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获批成为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2012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辽宁省计算机类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取得了全省第四名的好成绩;2016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成为应用转型建设专业;2019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入选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辽宁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近年来,陆续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8项、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16门。

四、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拥有“辽宁省教育大数据与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大连市智能教育感知与计算重点实验室”“大连市数据科学与媒体工程实验室”和“大连市智能媒体计算重点实验室”,并下设计算机应用研究所、计算机软件研究所;拥有全校规模最大的实验设施,包括智能媒体计算实验室、计算机公共课实验室、微格教学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微机实验室、网络实验室,以及数字媒体大数据处理、数字媒体大数据内容安全、信息挖掘与智能计算、交互式图形图像处理与三维数字化印刷等多个专业研究室。在保证学院各专业教学、科研的基础上,同时承担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公共课教学工作。

五、教学科研成果

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国家一般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省部级科技基金课题、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市级科技基金课题、横向课题16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400余篇,300余篇被SCI、EI检索;取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

六、学生培养

学院积极搭建高层次竞赛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由教育部、省教育行政部门、协会举办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赛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近年来,学生共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1项;“建行杯”辽宁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1项、银奖4项、铜奖4项;主持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5项;各类国家级竞赛获奖185项,省级获奖368项。



七、校企合作

学院坚持加强与相关企业合作,为学生学以致用拓展渠道。面向大连,与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的“软件外包工程实践教育基地”于2012年获批成为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与东软集团大连公司共建了“软件工程教育云创新中心”;辐射全国,与日电电子(中国)公司共建“NEC-辽宁师范大学嵌入式系统联合实验室”,与美国媒体设备商 AVID公司共建了“AVID培训中心”。学院与中软国际有限公司共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于2021年获批成为辽宁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与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中交信息工程(大连)有限公司、中软国际有限公司、东软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曙光数智化产业学院”于2023年获批成为辽宁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大连人工智能超算中心、菁英时代(大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济南沃盾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共建的“华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于2023年获批成为辽宁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学校与企业搭建的产学研合作的桥梁为学生就业提供了绿色通道。

本科专业

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

硕士研究生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电子信息

博士研究生专业

教育技术学


下一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招生办公室

咨询电话:0411-82158993
传真电话:0411-82159880
电子邮箱:zsb@lnnu.edu.cn
监督电话:0411-82158313
通讯地址:大连黄河路850号辽宁师范大学本科招办

招生简章
招生计划
历年分数
录取结果